close

「搶救五金老街」記者會新聞資料

反對粗暴拆遷,要求原地保留! 陳市長,別讓您成為文化與經濟的殺手!



承接戰後高雄港沈船打撈而往後帶動的公園路五金產業特色街,在養工處編列了一筆高達兩千多萬的拆遷費用之後,即將面臨走入歷史的危機。打著碼頭美化的名義、擺出再造發展鹽埕區的姿態,短
視近利的市府官僚再度打算選擇最廉價的拆遷方式,將具有戰後高雄產業與經濟發展歷史結晶的公園路五金產業特色街給從地表上抹除,然後換上綠色的草皮,並以為鹽埕區過去的風華和榮景得以再生和再現。

 

這種只有拆遷才是發展的思維,主導著市府上下官員的腦袋,而不顧屬於戰後整整三代高雄人的歷史跟文化,早就鑲嵌進公園路五金街的每一個角落的現實。昧著現實蠻幹的市府,和完全沒有想像力和建設性的台灣公務員性格,根本是高雄最大的害蟲,傷害著城市的良性與優質的發展。

 

我們必須嚴正地指出,市府拆遷五金街的背後思維和考慮是站不住腳的,是撲殺高雄文化和扼殺城市生命力和市民記憶的的最廉價作法。市府打算此刻拆遷公園路的背後說詞和考量,不外乎碼頭周邊環境美化、讓公園路成為綠地以吸引資本進駐再造鹽埕兩大思考。

 


首先,碼頭周邊環境美化,是承襲著前任市長謝長廷以降的高雄市容改觀美化,並據作為市民都看得見和深獲好評的政績,而讓謝前市長前進行政院甚至代表民進黨成為2008總統候選人的踏腳石。但是,為著高雄市民的記憶、城市的文化深度和市容整潔來著想,選擇拆遷公園路作為綠地根本是不智,且欠缺城市發展長遠眼光的作法。

 

五金街是否與週遭環境不相容,事實上是可以爭論的。公園路五金街的確因為五金產業的特殊性之故,油污或者騎樓佔據等問題觸目可見。但是,這是因為政府長期以來以公有地佔住戶的角度圈限了五金街業者,三不五時放出拆遷的風聲,讓五金街業者和從業人員受制於法令和政府舉棋不定的政策,而無法自發進行環境的整潔美化等工作,而形成外觀上略顯凌亂的街景。

 

但是,我們質疑的是,這種作法如同西方諺語的「倒洗澡水把嬰兒一起倒掉」(Don't throw out the baby with the bathwater.),或者我們常說的因噎廢食。環境美化的問題,其實是可以透由五金街業者和從業人員共同透由社區營造的方式,市府跟市民兩者協力從招牌、店面、環境整潔、路面等進行重新打造,並且在打造過程中加深當地業者和住民對歷史的認識和尊重,喚起大高雄地區市民對此具有戰後高雄發展歷史意義的五金產業的文化的認識和貼近。

 

用公私協力的方式,讓公園路五金產業特色街改觀,並讓五金街本身成為一個活的歷史展示空間,甚至於打造出一個文化展示館,讓從西子灣哈碼星到公園路沿著港區的空間,凝結成一個港區碼頭文化園區,當中的產業是活的,人是繼續勞動的。

 

這樣的方式,不僅讓五金產業特色街可以成為愛河文化流域的一部份,也可以是港區碼頭文化生活圈的一環,更可以是市民週休二日舉家在碼頭進行港區休閒時,不止提供身心的休閒,更有知性文化教育面的休閒。這是深度旅遊和優質休閒的展現。由此觀之,拆遷公園路五金產業特色街的迫切性跟必要性根本不存在。更何況,這才是真正的文本土化和市民主義的具體展現。

過去,都是官方時常碰到具有文化歷史資產的建物或空間想進行保存時,卻因為當事人的認識不足、對城市文化的不在意,形成了「官方想保存,住民想拆除」的荒謬,高雄市五福路上的「陳啟川故居」的拆除事件即是一例。抑或,當政府想要進行社區營造喚起市民意識,打造社區認同和環境美化時,社區居民共識不足導致三心二意的情形。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公園路五金產業特色街剛好與這些情況都相反。五金街的業者和居民為了保存五金街的歷史跟文化,為了社區營造和環境美化與改善,特別成立了「打狗五金老街保存發展協會」,念茲在茲的即是將五金產業的歷史和文化給予保留,並嘗試與港區碼頭的環境和休閒功能進行配合,讓屬於高雄市戰後發展的歷史縮影得以用活的方式保留存續,那為何市府卻對這些歷史文化的保留和居民為城市記憶和優質化戮力以赴時,打算來個最廉價的拆遷呢?!

 

再者,高雄市政府對於公園路五金街拆遷的另一項思維,用綠地闢建作為市府的基礎建設投資,以吸引外來資本的進駐,此舉根本是罔顧現實的痴人說夢話。首先,市府若將公園路整體用怪手推土機進行抹除,闢建綠地之後,釋放出的土地根本是營建資本。高雄的高空屋率市民點滴在心,閒置的空屋更是舉目可見,空屋又包含了商業大樓與住宅,因此營建資本的投入,根本不是經濟的永續和良好發展,只會讓高雄市空屋率更雪上加霜,讓鹽埕區更加蕭條罷了。君不見,公園路五福路口的那一棟商業辦公室,依舊是處於「閒置養蚊子」的狀態中。

 

縱使退一萬步來說,市府將公園路拆遷闢建為公園後希望的不是營建商的盲目搶建,那有啥資本可以吸納進來呢?!軟體和物流運籌是高雄市過去幾年喊得最凶,且已經著手在成功路上建立了軟體科技園區、以及台糖物流園區,但是成效依舊不彰乃人盡皆知之事,更何況這兩項產業已經有產業政策的配套下,依舊是「等無資本和廠商」的投入,那試問拆遷後的五金街可以吸納甚麼資本和扶植新興產業呢?又可以具體創造出甚麼工作機會呢?

 

為了一個不知道「資本跟廠商」在哪裡的想法,就要把公園路已經成形且形成產業群聚規模和效應的五金產業特色街給從地表空間上抹除,實是不智之舉,更是令長期經濟不景的高雄市雪上加霜。

 

公園路五金街目前可以創造的產值相當高。整條五金街的從業人員,姑且不論五金街機械產業帶動的其他產業,業者與從業勞工即高達上千名,養活了上千個家庭,150家以上的店面每年月資金的周轉量高達數十億,進出口的金額高達數十億等等。此外,公園路五金業所提供的商品與服務與台灣產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供需關係,若五金街此一產業鏈受到破壞,則將整體性地加速台灣其他產業往大陸調貨或者迫使他們西進中國,將讓台灣加深對中國的依賴,而這些剛好都是缺乏宏觀視野的高雄市政府的拆遷行動下所帶給台灣、高雄整體經濟的不利影響。

更何況,許多學者不斷地指出台灣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下,倚靠過往廉價勞力的競爭早已行不通,而智慧型、腦力型的創造跟研發的產業,或者已研發提昇產品附加價值才是台灣經濟發展之正途。而五金街店家的個別研發能力早已受到業界的公認,欠缺的只是讓個別店家可以在過去的群聚效果上,往研發的群聚中心轉變,而打狗五金老街發展協會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即是在過去五金產業的優勢製造基礎上,往具研發群聚中心轉化,讓產值更加提升。如今,官方的顢頇和短視,卻可能扼殺這樣一個具有優勢且長期深耕台灣的五金機械產業。

 

創業是困難的,守成更加不易,但灰飛湮滅卻只消怪手推土機的幾個剷子即可,但市府選擇的卻是這種不顧城市歷史、文化與產業發展遠見的廉價和弱智的拆遷作法。如果,城市是屬於所有市民數代人的努力和積澱的產物的話,那對於市府這種短視、缺乏城市遠見、罔顧市民文化與歷史記憶、去本土化與摧毀具有一定經濟產值的產業的拆遷,五金街的業者、住民和關心高雄市城市生命的每一位市民、專家與學者,將會透由雙腳走上街頭的方式,跟市府發出最深沈的怒吼!!

 

我們要求一個有歷史深度、文化積澱與優質環境的港區碼頭空間;我們籲求一個有生命實感、經濟活力和發展遠見的城市,拆遷不一定是高雄市的發展,更可能是高雄市在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上的大倒退!!

 

五金街正在怪手高舉的剷子下逐漸消失…….

高雄市的城市歷史和生命正在推土機往前挺進下逐漸黯淡

屬於高雄人的文化和經濟活力正在市府短視顢頇下被斲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KHEMS 的頭像
    TKHEMS

    打狗五金老街保存發展協會

    TKHE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